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加快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内LNG(液化天然气)、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要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实施意见》,“以LNG动力和电池动力为主线”成为内河船舶绿色升级的导向。同时,推动甲醇动力技术在货船的应用、探索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在客船的应用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LNG成“香饽饽”
在“双碳”目标下,内河船舶的燃料选择正成为决定航运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实施意见》指出,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首先要积极稳妥发展LNG动力船舶。要加快内河船用LNG发动机迭代升级,重点推动LNG动力技术在沿海、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中长距离2000吨载重以上的货船、工程船上的应用。
此前,传统的内河航运燃料一直以柴油、重燃油为主,这些燃料燃烧时产生大量油污、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和颗粒物。使用LNG这种清洁能源成为目前降低船舶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
“从短中期来看,LNG是目前在商业应用和操作层面都最为可行的替代燃料,也已经成为当前市场新订造船舶替代燃料的绝对主力。在全球船队从低碳到零碳的过渡阶段中,LNG燃料无疑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迈进表示。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春林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LNG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更少,而且目前LNG双燃料主机技术已较为成熟,吸引了更多船东主动选择LNG。
氢等“新动能”受关注
除了LNG之外,氢、氨和甲醇等能源也颇受内河船舶产业关注。
谢春林表示,氢能源的利用被认为是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业界正围绕氢燃料在内河和近海船舶上的应用开展试点研究。“然而,由于氢在能量密度、成本、安全、加注体系等方面仍存短板,中短期内应用到大型船舶上的可能性不大。”
“氨和甲醇各有优劣。氨燃料具备无碳优势且成本略低,但一旦泄漏会产生有毒气体,且氨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并不高。甲醇则具备技术较成熟、相关法规明确、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小费用低、加注便利等优势,而且甲醇动力发动机的改装成本只有LNG的25%。”谢春林表示。
“目前,甲醇是限硫令下合规燃油中唯一能够从本质上达到氮氧化物排放Tier III船舶发动机排放标准要求的燃料。但值得注意的是,甲醇在火灾危险性、对人体毒性、腐蚀性方面的风险仍需引起重视。”某不愿具名的LNG船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
“我们看好甲醇,也计划在后续散货和原油新造船中尝试甲醇双燃料船型,携手船厂、燃料生产企业、港口等上下游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甲醇动力船舶的发展之路。同时,也建议港口考虑船东的需求,提早布局甲醇燃料的生产、供应体系。”上述资深人士建议。
组合替代是现实选择
“从目前市场关注的众多能源选项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燃料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各种新型燃料在生产、储存、运输、加注等环节以及减排潜力、技术成熟度、经济性等方面都有优缺点,航运公司需要针对远洋、近海、内河不同区域的具体船型,多维度综合考量。”朱迈进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业界呼声最高且相对比较可行的是绿色甲醇。船用绿色甲醇燃料的商业化推广应用程度主要取决于绿色甲醇的可获得性及经济性。因此,供给解决方案对绿色甲醇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从长远来看,低碳燃料的降碳能力仍然不能满足航运脱碳的终极要求,内河船舶燃料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可再生碳中和燃料或零碳燃料,比如生物燃料、氢燃料、可再生电力等。但这些能源的商业推广应用还存在诸多限制,不是中短期考虑的选项。” 朱迈进补充说。
上述资深人士则表示,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船舶绿色动力燃料的走向很可能是传统燃油加替代燃料的“组合替代”方式。